首頁
走進盈田
新聞中心
盈田產業
園區案例
盈田伙伴
交流中心
卿興旺:二次創業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
發布時間:2015-12-10
在住宅地產持續火熱的2006年,卿興旺急流勇退,轉戰工業地產。2008年,住宅地產陷入低迷,卿興旺的工業地產卻一枝獨秀。這次轉型的成功,讓他成為重慶工業地產老大。7年過去了,卿興旺帶領的盈田置業,再次面臨著轉型。用他自己的話說,盈田需要進行二次創業。只不過,這次與2006年不同的是,他將進入完全陌生的農業和水利工程等領域。他預計,未來三年實現上市。
二次創業
堅定不移搞農業水利工程
“踩準點,并做出適時的調整和轉型,或許這就是企業能長期發展的秘訣。”盈田置業董事長卿興旺稱,如今在互聯網+、“大眾創業,萬眾創新”的影響下,工業地產再次迎來了機會,也面臨著調整。
他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,盈田進行二次創業。他說:“盈田置業要堅定不移地搞農業,搞水利工程。”
做出這個決定,跟當年與住宅地產股東的分歧促成他轉型頗有幾分相似。
2005年11月3日夜,月明星稀。卿興旺看完一本名為《李嘉誠從小做大的經營智慧》的書后,來到自家陽臺上,仰望著星空,感慨良多。
彼時,卿興旺的公司,已淪為住宅地產領域的三流企業。與他曾處于同一起跑線的重慶房地產企業,都有了響當當的品牌和強大的銷售能力,產值逼近百億元,銀行給這些企業貸款,建筑商給這些企業墊資蓋樓,消費者愿意買單。而卿興旺的公司,“有一單生意做一單生意,吃了上頓沒有下頓。”
巨大的反差,讓卿興旺躁動不安,他在嘗試改變。
第一次轉型
一次股東分歧促成轉型
“我是一個不安于現狀的人。”1965年出生的卿興旺在重慶郵電大學學的是企業管理。在大學期間,他利用暑假開辦家教培訓班,賺了上萬元。大學畢業后,在渝北一鄉鎮教書的時候,他發動學校搞勤工儉學,讓老師們的收入增加了幾倍。上個世紀80年代,在工廠當副廠長的他,讓工人月薪超5000元。
2003年9月,卿興旺所在的興隆房地產公司開發的流星花園賣得火爆,盈利2億。在應該累積發展資金還是當即分配這個問題上,卿興旺和股東們產生了分歧。協商的結果是:其他股東撤資,把興隆公司留給卿興旺。收購股權后的兩年,由于資金緊張,加上競爭對手愈發強大起來,興隆公司的經營并無多大起色。
兩年過后,卿興旺從《李嘉誠從小做大的經營智慧》中獲得了啟示。
書中說,1958年秋的某一日,依靠租賃廠房做塑料制品生意的李嘉誠,偶爾在郊區看到農民們在田間蓋廠房。當時香港工業也以制造業為主,廠房十分緊張,李嘉誠由此決定買地自建廠房,此后又走上了集中建廠房出租出售的工業地產道路。此時,工業地產在重慶剛剛起步。中國沿海企業由于土地緊張將大量向內地轉移,重慶大量的企業將退出主城區,進入周邊的工業園區,而一般中小企業購地自建廠房,手續繁瑣,成本較大。
卿興旺想:能否從競爭激烈的住宅開發轉移到工業地產開發?
峰回路轉
目標客戶定位為中小企業
在接下來的三個星期,他以每次80元的價格,在報紙上連續刊登了三次分類廣告,稱自己有工業廠房出租。“刊登之后,一共接到200多個咨詢電話。”卿興旺感到有些出乎意料,讓他更加堅定了做工業地產的想法。他拜訪了重慶幾個工業園區管委會負責人,得到的答案讓他驚喜不已。工業園區幾乎每天都有小企業登門要地,但園區的規矩是,20畝以下不批,這些小企業只得敗興而歸。
“如果有人整買零賣土地,根本不缺客戶。”2006年6月,卿興旺組建了專業工業地產公司——重慶盈田置業。10月,盈田在重慶同興工業園區簽下318畝地,25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正式開建。與被迫逃離住宅地產不同的是,在工業地產,卿興旺的野心是坐上頭把交椅。
卿興旺將其工業地產目標客戶定位為中小企業,圍繞中小企業打造發展平臺,以出租、出售并舉方式來運作工業地產項目。他介紹說,盈田的特色是將所有入駐企業的商務辦公、生產加工、生活配套分別進行集中建設,形成“商務辦公區”、“生產加工區”、“生活配套區”功能區。
2007年,盈田“工谷”———盈田·同興工谷正式面世,引進了企業70家,投產后,年產值將達30億元,稅收1.5億元。
另辟蹊徑
拒絕二三十家風投游說
這之后,重慶盈田置業已發展成為西南地區知名的工業地產商。卿興旺介紹,在本地,有食品工業園、皮鞋工業園、服裝工業園三個百萬方的大項目,而在全國,他也已在成都、昆明、西安、貴陽、沈陽等地多點布局。在快速擴張的同時,他有些自豪。“我們在2010年所有項目都是自有資金,沒有一分錢的銀行貸款。”他稱,即便現在,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也很低,在5%左右。
公司的發展也吸引著風投的關注,希望盈田到境外上市,但被卿興旺拒絕了。“2010年,二三十家風投公司來游說我,想讓我們到新加坡或香港上市,我拒絕了。”卿興旺稱,就是現在,他也并不后悔。
卿興旺在近期的員工大會上表示,盈田近期需要做兩件事情。一是盈田的發展在于招商,通過半年的研究,堅持一兩年,盈田招商局面必然會有大突破;二是盈田的二次創業,將堅定不移地搞農業,搞水利工程。
按照卿興旺的設想,未來的盈田將成長為以工業廠房開發為主,以囊括新能源開發、孵化創投、園區物聯網運營、環保水利、大健康產業為輔的大型集團公司。
卿興旺表示,盈田必將在未來三年,立于主板上市公司之林。
文/本報記者 黎勝斌 圖/本報記者李斌
渝商軌跡
成立盈田置業,轉戰工業地產。
2008年
打造的政府、企業、投資商的“三盈”成為行業典范。
2009年
成為重慶工業地產老大。
2010年
在西安、成都等地布局。
2014年
在遵義打造遵義工谷。
2015年
盈田二次創業,進入現代農業和水利工程等領域。
對話渝商>
現代農業和 大健康產業大有可為
對話渝商>
重慶晨報:在“互聯網+”和“一帶一路”政策的大背景下,你對公司未來的產業方向做過哪些具體調整,是否為此感受到了危機或者發現了新的機會?
卿興旺:這當然看到的是機會。不僅在國內發展,我們2014年就開始走向國際化,在馬來西亞、柬埔寨、老撾等國家,都有我們建設的身影。未來公司將成為以工業地產為主、其他領域共同發展的大型集團公司。
重慶晨報:你如何看待所屬產業未來10年的發展前景?
卿興旺:現在公司布局的現代農業以及大健康產業,在未來10年大有可為。
重慶晨報:你是否有利用互聯網優化企業日常運行的具體措施?
卿興旺:有。比如在工業地產建好后,利用好互聯網進行招商,就優化了平時傳統的繁瑣招商程序,在方便客戶的同時,也在優化企業的辦事效率。
重慶晨報:在企業管理過程中,如何看待“人”的因素?
卿興旺:我們現在企業內部管理存在一些問題,就與人這個因素有關。下一步,公司發展將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,把各個崗位上的人充分激發起來,讓他們認識自己,做好自己的工作。
重慶晨報:你在公司倡導一種什么樣的上下級關系?
卿興旺:工作和生活上都是朋友。
重慶晨報:即將過去的2015年,有沒有值得銘記的時刻?
卿興旺:公司確立了二次轉型的目標,這關系到公司未來十年的發展,我認為是值得銘記的時刻。
重慶晨報:如何從制度上激勵員工的積極性?
卿興旺:在工業地產,人才相對匱乏,很多公司從我們這里挖人,我們也有各種機制激勵員工多創新、多嘗試。
重慶晨報:使用頻率最高的手機軟件是什么?為什么?
卿興旺:微信和短信。讓辦公效率更高了。